直接掃描左側二維碼下載
同時兼容安卓與蘋果系統
1、直接輸入 m.daliedu.cn
2、掃描左側二維碼,登陸大立教育官網手機端
“城市發展與工程管理——轉型·變革·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建筑學會工程管理研究分會2012年年會(ASC-CMRS2012,以下簡稱中國建筑學會工程管理研究分會2012年會)于2012年9月15日至16日在山東建筑大學舉行,東北大學校長、中國建筑學會工程管理研究分會理事長丁烈云出席會議并在會上做報告。丁烈云校長的報告就BIM應用展開,他表示,中國BIM應用還有空間待挖掘[3]。
2012年9月15日,中國建筑學會工程管理研究分會開幕式結束后,丁烈云校長第一個上臺做報告,報告題為《BIM應用:從3D到nD》。最近幾年,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談到BIM應用,丁烈云校長分別從3D應用和4D應用兩方面展開論述。近幾年基于3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規劃、設計階段的方案評審、火災模擬、應急疏散能耗分析以及運營階段的設施管理。
與傳統模式相比,3D-BIM的優勢明顯,因為建筑模型的數據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種數字技術為依托,從而以這個數字信息模型作為各個建筑項目的基礎,可以進行各個相關工作。建筑工程與之相關的工作都可以從這個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既可指導相應工作又能將相應工作的信息反饋到模型中。
同時BIM可以四維模擬實際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設計階段就發現后期真正施工階段所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來提前處理,為后期活動打下堅固的基礎。在后期施工時能作為施工的實際指導,也能作為可行性指導,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員,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從而來最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合理運用。在談到4D-BIM應用時,丁烈云校長表示,基于4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施工階段的進度、成本、質量安全以及碳排放測算。
在介紹完3D-BIM和4D-BIM應用后,丁烈云校長總結道,BIM應用就是3D到nD的過程,nD可以分為基于3D的應用和基于4D的應用,而nD的關鍵則在于構建相應的管理模型。同時,丁烈云校長還強調,中國的BIM應用還有很大的空間待挖掘。
據了解,在中國,BIM最初只是應用于一些大規模標志性的項目當中,除了堪稱BIM經典之作的上海中心大廈項目外,上海世博會的一些場館也應用了BIM。僅僅經過兩三年,BIM已經應用到一些中小規模的項目當中。以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為例,全院70%~80%的項目都是使用BIM完成的。據介紹,就BIM的應用而言,2009年,美國就領先中國7年;3年后的今天,中國已將這一差距縮小到了3年。需要強調的是,這一差距針對的是BIM的用戶數量,而在應用程度上,中國企業與世界領先公司基本上處于同等水平。
而住建部編制的建筑業“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進BIM協同工作等技術應用,普及可視化、參數化、三維模型設計,以提高設計水平,降低工程投資,實現從設計、采購、建造、投產到運行的全過程集成運用。
在報告最后,丁烈云校長還提出問題:“nD應用中的下一個n又是什么?”相信,隨著BIM的發展完善以及中國BIM應用在深度廣度方面的挖掘,下一個n終會出現。
BIM的發展正在繼續,正所謂是BIM乘風破浪正當時[8],建筑業的前景,堪稱更加廣闊。
效益
由于查詢建筑模型資訊能提供各類適切的信息,協助決策者做出準確的判斷,同時相比于傳統繪圖方式,在設計初期能大量地減少設計團隊成員所產生的各類錯誤,以至于后續承造廠商所犯的錯誤。計算機系統能用碰撞檢測的功能,用圖形表達的方式知會查詢的人員關于各類的構件在空間中彼此碰撞或干涉情形的詳細信息。由于計算機和軟件具有更強大的建筑信息處理能力,相比現有的設計和施工建造的流程,這樣的方法在一些已知的應用中,已經給工程項目帶來正面的影響和幫助。
對工程的各個參與方來說,減少錯誤對降低成本都有很重要的影響。而因此減少建造所需要的時間,同時也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應用歐特克建筑資訊模型著名成功案例有德國慕尼黑的寶馬世界(BMWWelt)、梅賽德斯-奔馳博物館(Mercedes-BenzMuseum),以及位于斯圖加特的保時捷博物館等許多世界知名案例,均為使用該項技術來完成整個設計項目。